- 作者:zhaozj
- 发表时间:2020-12-23 10:52
- 来源:未知
形成竞争战略的实质就是将一个公司与其环境建立联系。——《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第一章名为“产业结构分析”,指出“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卖方侃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显然,直接套用是套不上了,不过,倒是可以借鉴一下波特的具体分析过程。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这两个壁垒的高低决定了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进入壁垒越低,潜在进入者选择这个职位的可能性越大,竞争越激烈。这个道理很直观,就拿我从事的编译器开发为例,通常情况下编译理论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里最晦涩艰深的学科之一,大多数人学过就忘了,唯一记得的就是难学。这样的话,即使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机会,也会选择放弃。那是不是进入壁垒高了竞争就不那么激烈呢?也不是,还要看退出壁垒。想想看,我费了那么大劲入了门,谁要是让我改行我还不得好好寻思寻思啊,总不能让前面的心血白白浪费了,怎么也得把投资回收的差不多啊。在我看来,那些偶然进入编译器开发领域的人,要么知难而退、早早退出,要么越陷越深,不忍放弃;而真正促使竞争激烈的,是那些有意识地进入这个领域接受挑战的高手、天才。由于人才难得,做这一行可以获得相对高薪;可是高手云集,要取得成就,有所突破就很难,容易产生挫折感,“既生瑜,何生亮”是最贴切的描述。
其实壁垒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还包括感情上的,尤其是退出壁垒,很多人也确实是这么想的,想想都做了这么久了,有了感情了,索性一直做下去,不再换了吧。而转换成本是进入壁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它,一是跳槽后做同样性质的工作,虽说工作内容在理论上是基本相同的,但形式上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时就要花费一定的力气去熟悉它;另一方面,老板找人替换我的代价也可以看作是转换成本,比如提出“软件蓝领”概念的人其目的就是想获得较低的转换成本。显然,转换成本越低,竞争也就越激烈。
下图显示了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关系
在意识到自己的强项与弱项以及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之后,就可以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而,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影响壁垒,使其向着能够提升竞争力的方向发展。最后一点是必须关注整个行业的变化,因为行业的变化会引起壁垒的变化,进而影响我们的相对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