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zhaozj
- 发表时间:2020-12-23 11:01
- 来源:未知
生于1980的一群孩子们,一直到今天,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有一些刻骨铭心的语汇。那一年
出生的孩子在今天,2003年的六月,应该有23岁了。如果按部就班地读书,现在应该是大
学四年级,正在人才招聘会的人山人海里挤来挤去。
属于他们的那些语汇,在今天看起来,仍然是有一点点的怀旧,就像一场经典的老电
影,里面有一些与青春、梦想相关的片段。
(一)九年义务教育
1992年,在很多城市里开始大规模地普及义务教育,那一年这群12岁的孩子中的大部
分经历了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有的城市把小学五年改成了六年,有的城市则把初
中三年改成了四年。那年我小学五年级,被老师告知我们的毕业考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竞争
的味道,很开心。
那年九月我进了一所重点中学,是很多人羡慕的好运气,从那天开始就知道我们的初
中将有四年那么长。那个时候几个小孩子不知道多出的这一年意味着什么,直到读了大学
,到大四了,才羡慕起寝室几个1981年出生的小子,总觉得人家还有更多的时间去尝试一
点什么,总觉得人家即便是考研失败了总还有比我们多一年的青春去卷土重来。大学里的
女生,在感叹青春宝贵的同时,开始诅咒多读的这一年。
因为,生于1981的几个室友,清一色是享受了八年初级教育的。
也正是因为赶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这班车,我们从此被所有人告诫:将来有一天,遍
地都是大学生!不考大学是没有出路的!
注意:这里用的是“遍地”这个词,感觉就像满山的油菜花那么壮观!
所以,从升上初中的那天起,我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全是扯淡!
(二)高中委培
中考那年,教育计划适当放宽。所以,很多中考时比分数线差几分的学生,得以获得
高中委培机会。
我也是其中之一:比省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低了1.5分,自费6000元。在我们之前
和我们之后的学生,都没有我们那一年花钱多。
我还记得在我后座的那个男生,每天都掰着手指头告诉我:三年6000元,一年就是
2000,那么每天就是6元多!每天晚上放学的时候他都会说:今天的六元钱又没啦!那时